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局部洼地排涝特点,以扬州江都沿江开发区为例,通过排涝水文分析计算得到排涝模数与排涝面积、水面率、调蓄水深、暴雨重现期4种关联因子之间的关系,选取典型区对局部洼地涝灾进行成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圩区内局部洼地涝灾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排涝面积与排涝模数的偏相关系数为-0.905,相关性最大;局部洼地排涝面积小,洪水汇流速度快,洪峰径流模数和排涝模数较大;局部洼地区缺乏小型河网、河流间距过大、水系布置不合理和采用排涝模数较低,是涝灾频发的主要原因.以关联因子分析和成因分析为基础,提出了通过缩小河流间距、增加水面率、充分发挥河道的调蓄作用等措施以防治涝灾的产生,并且提出了符合圩区局部洼地水情特征的一种排水管网与河道布置模式.
推荐文章
沿江圩区排涝水文计算实例
沿江圩区
排涝规划
排涝模数
计算
沿江圩区相机自排情况下排涝模数分析
相机自排
自排期
排涝模数
圩区排涝模数计算方法研究
圩区
调蓄
排涝模数
江苏常熟
城镇圩区排涝模数与合理水面率研究
城镇圩区
排涝模数
合理水面率
水量平衡法
多元回归分析
费用现值最小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沿江圩区局部洼地排涝模数关联因子分析及应用
来源期刊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局部洼地 排涝模数 调蓄水深 排涝面积 涝灾防治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水土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8-243,250
页数 7页 分类号 S422|TV121
字数 48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8530.15.018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邵孝侯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91 1171 19.0 28.0
2 吴玉柏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3 194 8.0 12.0
6 金秋 17 76 4.0 7.0
7 段圣泼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局部洼地
排涝模数
调蓄水深
排涝面积
涝灾防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月刊
1674-8530
32-1814/TH
大16开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巷30号
28-82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0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33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