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民族志诗学理论强调将经颂、讲述、歌唱的声音再现予挽歌、赞美诗、公开演说以及叙事等口头表达形式的表达文化,这为口头文学文本的转写和翻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巴山幺妹哭嫁歌》的英译以此为理论基础,并根据相应的英语诗艺术形式翻译出蕴于大巴山地区哭嫁歌汉译本中的民歌韵味(前景化特质)。基于此,在民族志诗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巴山幺妹哭嫁歌》中的身位与称呼、声响与回应、韵味与诗意等特点,并涉于译诗中予以重现,以期能为大巴山歌言翻译的理论建设与批评理论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声音与形式重现中的民歌前景化特质呈现--民族志诗学与《巴山幺妹哭嫁歌》①英译研究
来源期刊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民族志诗学 前景化特质 声音重塑 形式重现 《巴山幺妹哭嫁歌》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语言、文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120
页数 5页 分类号 H315.9
字数 562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向程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 3 0 0.0 0.0
2 范园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5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民族志诗学
前景化特质
声音重塑
形式重现
《巴山幺妹哭嫁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2095-2708
13-1420/C
大16开
唐山市新华西道46号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12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1435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