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崖体为研究对象,经地质调查发现,白莲洞遗址崖体存在共计47处不稳定岩体,崖体岩性主要为厚层灰岩,岩溶发育且该厚层灰岩岩体节理裂隙十分发育,存在着诸多危岩体。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理论分析表明:白莲洞遗址崖体陡峭,灰岩厚层,层理面、构造裂隙、岩溶裂隙和卸荷裂隙发育,在持续暴雨、地震的强有力触发下导致山体松弛,变形加剧,形成了以柱状、楔形体状、块状为主的特大型危岩体,且多处于高位—特高位,从而表现出倾倒、滑移和少量坠落及其复合型的多种破坏模式;其变形破坏绝非突发,厚层块状构造、岩溶发育、坚硬灰岩夹白云岩透镜体及发育的节理裂隙是其形成的主要先天基础因素;降水的渗入、岩溶裂隙水的溶蚀及强烈的根劈作用为其主要触发因素。
推荐文章
危岩破坏机理的研究进展
危岩崩塌
破坏机理
研究现状
研究趋势
危岩楔形块体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动力稳定性
变形失稳
危岩楔形块体
静力解析法
赤平极射投影FLAC3D
库水变动状况下危岩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库水位
危岩
变形破坏机理
材料破坏
结构破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白莲洞遗址危岩体形成机理及破坏模式
来源期刊 煤田地质与勘探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危岩体 形成机理 影响因素 破坏模式 地质模型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5,72
页数 8页 分类号 P642.2
字数 64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6.02.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文俊 6 11 2.0 3.0
2 付敏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7 33 4.0 5.0
3 王金海 9 19 2.0 4.0
4 吴锐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8 34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76)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危岩体
形成机理
影响因素
破坏模式
地质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田地质与勘探
双月刊
1001-1986
61-1155/P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82号
52-1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22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