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化学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吡咯/活性炭(AC)复合物,在惰性气氛进行热处理,制备了氮掺杂活性炭(NAC).利用化学浸渍还原法制备AC和NAC载铂催化剂,并对比分析他们的氧还原催化性能.氮掺杂处理明显降低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但因其改善了活性炭水分散性和表面活性,铂在NAC表面沉积和分布较在AC载体表面更均匀.尤其经900℃炭化处理获得的氮掺杂活性炭NAC900,源于其微孔的高比表面积和含氮官能团共同作用,使铂粒子多以尺寸小于5 nm的粒子均匀沉积分布于载体表面,且铂担载量高.循环伏安曲线分析表明,与活性炭载铂催化剂(Pt-AC)相比,氮掺杂活性炭载铂催化剂(Pt-NAC900)的氧还原峰电位更正,氧还原峰电流为前者两倍,且峰电流随循环次数的衰减更低.结果表明,通过对传统炭材料活性炭进行氮掺杂处理,能够增强其载铂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性能.
推荐文章
一锅法合成铋/硫掺杂活性炭及其催化活性的研究
硫掺杂活性炭
对硝基苯酚
还原
La掺杂对活性炭负载TiO2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La掺杂
活性炭负载TiO2
结构相变
光催化活性
亚甲基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氮掺杂活性炭及其载铂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活性
来源期刊 新型炭材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氮掺杂 活性炭 氧还原反应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7-29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152
字数 455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仁峰 16 148 6.0 12.0
2 李莉香 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16 164 6.0 12.0
3 安百钢 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8 28 3.0 5.0
4 张砚秋 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 9 2.0 2.0
5 孙盼松 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1 2 1.0 1.0
6 邢天宇 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1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氮掺杂
活性炭
氧还原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型炭材料
双月刊
1007-8827
14-1116/TQ
16开
太原市165信箱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8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81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