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09年我国《侵权责任法》首次以立法形式将隐私权确认为独立的人格权。公众的知情权或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一直以来存在矛盾和冲突。关于侵犯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合理性以及界限,目前各国存在三种主要理论:“公共利益原则”、“实质恶意原则”、“公众兴趣原则”。本文是关于此三种主流观点的反思,对于“公共利益原则”笔者持赞成态度,对于美国“实质恶意原则”和“公众兴趣原则”的合理性持笔者保留意见。
推荐文章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
公众人物
隐私权
保护限制
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
新闻自由
隐私权
公众人物
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权保护探讨
个人隐私权
网络隐私权
道德约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关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探讨
来源期刊 职工法律天地 学科
关键词 隐私权 公众人物 信息公开 实质恶意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前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7-207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杺瑶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隐私权
公众人物
信息公开
实质恶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职工法律天地
半月刊
1008-9837
36-1207/D
16开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415号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520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4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