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3种野生苔草植物种子为材料,研究打破其休眠的最佳处理方法和发芽温度.采用预冷、硝酸钾预冷、NaOH溶液浸种和浓硫酸浸种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在15℃~30℃之间设置3个变温梯度,进行两因素完全随机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圆囊苔草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5/15℃,最佳处理为10%NaOH溶液处理10min,发芽率达91%;膨囊苔草的最适发芽温度为30/15℃,最佳处理为10%NaOH溶液处理120min,发芽率达54%,继续增加处理时间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膨囊苔草的发芽率;异穗苔草的最适发芽温度为30/20℃变温,最佳处理为20%NaOH浸种120min,发芽率达93%.
推荐文章
狗尾草种子休眠破除方法研究
狗尾草
休眠
种子
杂草防除
外来杂草小花山桃草种子休眠萌发特性
小花山桃草
外来杂草
种子
休眠
萌发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打破北方果树种子休眠上的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
北方果树
打破休眠
种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变温以及酸、碱处理对打破3种苔草种子休眠的作用
来源期刊 草业与畜牧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苔草种子 变温 酸碱预处理 发芽率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草业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
页数 7页 分类号 S54.041
字数 42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403.2016.0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芳 16 69 5.0 8.0
2 王显国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71 442 11.0 17.0
3 孔令琪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12 101 5.0 10.0
4 张义 5 19 3.0 4.0
5 魏雨其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3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4)
共引文献  (5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苔草种子
变温
酸碱预处理
发芽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学
双月刊
2096-3971
51-1777/S
大16开
成都郫县犀浦四川省草原研究院
62-25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22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