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烟雾吸入量稳定可控的吸入性损伤兔模型. 方法 设计制作由管道连通集成的烟雾生成和吸入致伤一体化装置,主要组成部分为供气单元、烟雾生成单元、水浴冷却箱、烟雾储存罐、动物呼吸机、废气净化池.选取3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烟雾吸入3 min组8只、烟雾吸入6 min组8只、烟雾吸入10 min组8只,对照组兔吸入空气10 min,后3组兔采用前述装置吸入相应时间的烟雾致伤.采用复合气体检测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烟雾温度及成分;监测3个致伤组兔伤后12h内呼吸频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对照组兔亦进行相同监测.伤后即刻采集3个致伤组兔右股动脉血检测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另外于伤后即刻、30 min及1、3、6、12h采集烟雾吸人10 min组兔右股动脉血检测pH值、PaCO2、缓冲碱、碳酸氢根离子、PaO2及SaO2,对照组随烟雾吸入10 min组在伤后即刻进行前述检测.伤后12h,取3个致伤组兔右肺上叶组织观察大体及病理改变,对照组兔亦于同时相点进行观察.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 结果 (1)烟雾温度为(31.2±0.8)℃,氧气体积分数为(14.8±1.9)%,一氧化碳体积分数为(0.063 ±0.003)%,二氧化硫体积分数为(0.007 8 ±0.000 6)%.烟雾中含有机气体近百余种,挥发性有机物总含量达(429±7) mg/m3,以烷、苯、腈类含量较高.(2)3个致伤组兔伤后出现呼吸急促、心率降低、平均动脉压降低现象,对照组兔呼吸频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正常.(3)烟雾吸入3 min组、烟雾吸入6 min组、烟雾吸入10 min组兔伤后即刻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25.5±2.9)%、(46.0±4.1)%、(70.3±5.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9)%,t值分别为13.54、26.39、34.60,P值均小于0.01.(4)与对照组比较,烟雾吸入10 min组兔伤后各时相点pH值、PaO2、SaO2明显降低,PaCO2于伤后30 min ~ 12 h明显升高,缓冲碱于伤后30 min及1h明显降低、伤后12h明显升高,碳酸氢根离子于伤后即刻至伤后3h明显降低、伤后6h及12 h明显升高(t值为4.68 ~ 9.73,P<0.05或P<0.01).(5)对照组兔双肺红润,肺泡间隔清晰、结构整齐;伤后12h,3个致伤组兔肺组织出现水肿、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变化等现象,以烟雾吸入10 min组病变最为严重. 结论 笔者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烟雾吸入性损伤装置,成功建立烟雾吸入量准确可控、损伤程度一致性好的吸入性损伤兔模型.
推荐文章
兔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的改进和建立
烟雾吸入性损伤
模型
改进
西维来司钠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大鼠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
白细胞弹性蛋白酶
蛋白酶抑制蛋白质类,分泌
过氧化物酶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烟雾吸入性损伤
急性肺损伤
西维来司钠
舰船烟雾致吸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舰船烟雾
吸入性损伤
模型,动物
黑火药烟雾致吸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黑火药
烟雾吸入损伤
模型,动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烟雾吸入性损伤兔模型的建立
来源期刊 中华烧伤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烟雾吸入损伤 模型,动物 设备设计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早期损害与脏器并发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286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41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5.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建民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六室 42 317 10.0 16.0
2 沈岳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外科 49 402 10.0 17.0
3 赖西南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六室 80 587 11.0 21.0
4 王丽丽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六室 27 209 9.0 13.0
5 马彦波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外科 1 6 1.0 1.0
6 李新岭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外科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42)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烟雾吸入损伤
模型,动物
设备设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烧伤杂志
月刊
1009-2587
50-1120/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78-13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9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