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长岭子铅锌矿床位于黄岗—甘珠尔庙多金属矿带南部,该成矿带是大兴安岭南段地区最重要的银—铅—锌—铜等多金属成矿带。从地层、岩性和构造等方面入手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Ⅰ号矿带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二叠系碳酸盐岩,深源岩浆活动促使含矿热液形成和运移,并与碳酸盐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从而形成矽卡岩型锌多金属矿体;Ⅱ号矿带燕山期花岗岩分异出的含矿热液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成矿物质,矿体产出方式为热液充填脉状,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受 NE 向断裂控制明显,形成了中温热液脉型多金属矿。
推荐文章
红墩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阿勒泰镇组
红墩
地质特征
热水沉积矿床
可可塔勒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可可塔勒铅锌矿床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内蒙古长岭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
内蒙古地质
铅锌矿
找矿前景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物化探异常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乌拉根铅锌矿
矿床地质特征
化探异常特征
矿床成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蒙古长岭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来源期刊 黄金科学技术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矽卡岩型矿床 热液脉型矿床 铅锌矿 长岭子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矿产勘查与资源评价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59
页数 6页 分类号 P618.4
字数 53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72/j.issn.1005-2518.2016.04.05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谷建军 4 5 1.0 2.0
2 郎朋林 4 1 1.0 1.0
3 宋均秋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13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矽卡岩型矿床
热液脉型矿床
铅锌矿
长岭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黄金科学技术
双月刊
1005-2518
62-1112/TF
16开
甘肃兰州天水中路8号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54-123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8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6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