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缝牵张成骨过程中ALP、BGP、Ca含量变化与新骨形成的关系.方法:牵张成骨后的标本经过匀浆、离心,进行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测量新形成骨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利用骨钙素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骨钙素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钙含量.结果:骨中碱性磷酸酶在牵张成骨后1周明显升高,3周达到峰值(3.42±0.35) U/g,5周有所下降,8周时接近对照组水平;骨钙素的水平在牵张成骨后有所增加,3周明显上升,牵张成骨后5周达到峰值(74.86±2.71) ng/g,8周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实验组钙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牵张成骨进行,钙含量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牵张成骨后5周,实验组钙含量明显增高,8周时钙含量(46.56±2.20) mg/g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牵张成骨时大量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先后形成,牵张区钙化迅速,促进新骨质形成.
推荐文章
骨缝牵张成骨的比较组织学研究
缝牵张成骨
骨缝
骨质形成
胶原纤维
有限元法测量犬下颌牵张成骨时非牵张侧骨位移
牵张成骨
单侧不全截骨
非牵张侧
有限元
颧骨缝牵张成骨过程中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缝牵张成骨
超微结构
成纤维细胞
成骨细胞
牵张成骨矫治腭裂成骨区碱性磷酸酶表达的研究
骨生成
腭裂
模型,动物
碱性磷酸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颧骨缝牵张成骨的定量研究
来源期刊 口腔医学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缝牵张成骨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6-45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8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5.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任伟 51 289 9.0 13.0
2 邓刚 4 15 2.0 3.0
3 王恩群 21 82 6.0 8.0
4 胡红胜 3 3 1.0 1.0
5 张春霞 7 16 2.0 3.0
6 林佳佳 2 2 1.0 1.0
7 张菊会 5 33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缝牵张成骨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口腔医学研究
月刊
1671-7651
42-1682/R
大16开
武汉市武昌珞瑜路237号
38-119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418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28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