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摘要: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00、450益和600益下裂解得到3种生物炭,通过批处理实验讨论了溶液初始pH值和裂解温度对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吸附Cr(遇)的影响,并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对于同种吸附材料而言,溶液初始pH值越低,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对Cr(遇)的吸附量越大;当溶液初始pH值为3或5时,对Cr(遇)的吸附性能大小顺序为:玉米秸秆>生物炭300益>生物炭450益>生物炭600益;当溶液初始pH=1时,对Cr(遇)的吸附性能大小顺序为:生物炭300益>玉米秸秆>生物炭450益>生物炭600益,且生物炭300益对Cr(遇)的最大吸附量约为141.24 mg·g-1。可见,溶液初始pH值越低,生物炭的裂解温度越低,越有利于生物炭对Cr(遇)的吸附。
推荐文章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
生物炭
吸附
吸附动力学
影响因素
改性玉米秸秆炭和花生壳炭对溶液中Cd2+的吸附
Cd
生物炭
改性
吸附
动力学
解吸
虾壳生物质炭对水体中Cr6+的吸附
虾壳生物质炭
Cr6+
吸附
动力学
机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溶液初始pH值及裂解温度对玉米秸秆基生物炭吸附Cr(遇)的影响
来源期刊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炭 Cr(遇) 吸附 pH 裂解温度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质资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3-448
页数 6页 分类号 X7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54/j.jare.2016.0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帅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6 81 5.0 8.0
2 胡克林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61 2803 27.0 52.0
3 商建英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5 20 3.0 4.0
4 王博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8 75 4.0 8.0
5 徐东昊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14 2.0 2.0
6 杨雯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6 20 3.0 4.0
7 郑晓丽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6 2.0 2.0
8 晏朝睿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68)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秸秆
生物炭
Cr(遇)
吸附
pH
裂解温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双月刊
1005-4944
12-1437/S
大16开
198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7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05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