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生物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足踝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6月-2014年6月,76例足踝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材料内固定进行手术内固定.其中男性47例,女性29例;年龄18~63岁,平均46.5岁.骨折部位:内踝骨折25例;跟骨骨折6例,跖骨骨折45例.结果 随访12~49个月,平均22.4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美国足踝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5.2±7.1)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93.6±5.6)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由术前(7.3±2.1)分降到(1.2±1.1)分,优良率为96%,异物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为4%.结论 生物可吸收材料是治疗足踝部骨折的有效方法,正确选择适应证和手术操作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推荐文章
生物可吸收材料在踝足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可吸收性材料
踝足
骨折
内固定
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髌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
可吸收
髌骨骨折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足踝部骨折的临床观察
足踝部骨折
可吸收螺钉
骨折内固定术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足踝部骨折的临床观察
可吸收螺钉
内固定术
足踝部骨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物可吸收材料在踝足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可吸收性材料 足踝 骨折 内固定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7-26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87.3
字数 34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6.04.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毕刚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11 181 5.0 11.0
2 胡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骨科 4 15 2.0 3.0
3 全坤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3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可吸收性材料
足踝
骨折
内固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季刊
2095-378X
31-2073/X
大16开
上海新村路389号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2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4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