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基于性激素六项的测定,观察栀早颗粒治疗肝郁痰结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60例ICPP女童口服栀早颗粒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三个时间点性激素六项水平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后ICPP女童的性激素六项水平均表现出下降趋势.治疗3个月后的性激素六项水平除孕酮外,余5项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性激素六项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复方栀早颗粒可降低ICPP女童性激素水平,是治疗ICPP的的有效方法.
推荐文章
栀早颗粒对肝郁痰结型特发性中枢型性早熟女童血清骨钙素的影响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栀早颗粒
肝郁痰结
血清骨钙素
醋酸亮丙瑞林
性激素六项的临床意义浅析
性激素六项
检测
临床意义
抗早3号方治疗痰热互结型青春期早发育女童的临床分析
抗早3号方
青春期早发育
痰热互结
临床疗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栀早颗粒对肝郁痰结型ICPP女童性激素六项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医药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栀早颗粒 性早熟 女童 性激素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报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4-13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39.31
字数 286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宝柱 16 20 2.0 4.0
2 张雪松 23 81 5.0 8.0
3 马艳春 98 871 17.0 24.0
4 李晶 33 159 7.0 12.0
5 孙玉华 3 6 2.0 2.0
6 杨丽珍 41 243 7.0 13.0
7 车艳玲 22 131 5.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7)
共引文献  (26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栀早颗粒
性早熟
女童
性激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药学报
月刊
1002-2392
23-1193/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14-4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4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69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