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渗流理论,建立了气化过程中单颗粒煤焦的破碎成灰模型,研究了煤焦结构对气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煤焦结构的演变过程以及最终的残灰粒径分布.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孔隙率的增加,煤焦在气化前期的气化反应和破碎程度更为剧烈.对于初始孔隙率较小的煤焦,在气化末期,当转化率超过某一数值时,煤焦粒径急剧下降,这与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吻合.残灰粒径分布曲线在超微米区(1-10 μm)存在一个峰值粒径,这是内在矿物质的聚合与煤焦破碎相互竞争的结果.随着初始孔隙率的增加,残灰的峰值粒径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残灰主要集中在粒径较小的范围内.
推荐文章
秸秆灰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
秸秆灰
煤焦
气化反应性
碘吸附值
用热采模型模拟煤层气开采过程
热采模型
煤层气
模拟
吸附
传输
应用AnnAGNPS模型模拟柴河上游农业非点源污染
AnnAGNPS
农业非点源污染
柴河上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气化过程中煤焦破碎成灰的模型模拟
来源期刊 化学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煤焦 气化 破碎 残灰 模拟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煤化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72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541
字数 43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954.2016.03.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广锁 华东理工大学煤气化及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85 2874 26.0 46.0
2 周志杰 华东理工大学煤气化及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9 1283 18.0 34.0
3 丁路 华东理工大学煤气化及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54 4.0 6.0
4 林善俊 华东理工大学煤气化及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12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煤焦
气化
破碎
残灰
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工程
月刊
1005-9954
61-1136/TQ
大16开
西安市高新区唐延南路7号华陆大厦《化学工程》编辑部
52-52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0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70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