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是我国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专一性吸食必需氨基酸缺乏的水稻筛管液.利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人们构建了褐飞虱及其体内类酵母共生菌(YLS)参与组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合成途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旨在通过基因克隆和 RNA干扰研究Y L S的His2和His6(分别命名为EdeHis2和EdeHis6)在褐飞虱生长、发育和存活中的作用.同源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EdeHis2和EdeHis6均源于Y L S基因组,与绿僵菌 His2和His6高度同源并在系统发育树中形成一个簇,但在褐飞虱基因组中无同源基因.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表明,His2和His6在褐飞虱的各个龄期均表达且呈现一定的波动性,在褐飞虱脂肪体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头、足、体壁和中肠.此外,在褐飞虱头和翅的基因组中未能扩增到目的片段,而在腹部能扩增出目的片段.分别注射外源双链RNA(dsEdeHis2或dsEdeHis6)后的第2、4、6天,EdeHis2的表达量分别显著下调45%~60%,EdeHis6下调27%~55%. dsEdeHis2和 d sEdeHis6分别使褐飞虱的死亡率提高了8.3%和9.2%,雌、雄虫的若虫期历期延长了0.43 d、0.33 d和0.65 d、0.36 d,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另外,注射d sEdeHis6的褐飞虱雌雄成虫翅畸形率分别为11%和13%,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源于Y L S的EdeHis2和EdeHis6参与褐飞虱组氨酸的合成,与褐飞虱的存活、发育和翅发育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