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俄国革命模式走向中国,是从以俄共(布)政党体制为模板,塑造中国国民革命力量——政党开始的.在支持中共建党之余,共产国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重塑国民党上.一方面,共产国际方面认为,中国国民革命非由国民党参加而不能实现,但国民党存在诸多缺陷,不堪重任,必须改组.另一方面,共产国际认为国民党是囊括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多阶级的联盟”,具有被塑造的良好基因.在此基础上,共产国际开出了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重塑意识形态、引导支持工人运动、支持农民运动三种视角重塑国民党的单方:制度层面,着力改造国民党的政纲三民主义,重塑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实践层面,引导国民党支持工农运动.但国民党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这个塑造,而是进行有选择地抵制,这种调适使得共产国际塑造国民党的努力受到限制.
推荐文章
浅谈清党运动对国民党的影响
共产党
国民党
清党
逆淘汰
浅谈清党运动对国民党的影响
共产党
国民党
清党
逆淘汰
共产国际指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局限性
共产国际
民主革命
局限性
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起义投诚现象
解放战争时期
国民党将领
起义投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共产国际对国民党的塑造及其限制
来源期刊 党史研究与教学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俄共(布) 俄国革命模式 国民党 改组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民国史谭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101
页数 10页 分类号 K26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秀华 7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共产国际
俄共(布)
俄国革命模式
国民党
改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党史研究与教学
双月刊
1003-708X
35-1059/A
大16开
福建省福州市柳河路61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7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78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