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铝电极电絮凝技术对水中染料铬黑T (EBT)进行处理,研究了间歇和连续不同的操作方式下电絮凝过程分离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和停留时间相同时,在停留时间较短的情况下,间歇电絮凝过程产生铝氢氧化物絮体的不均匀性,导致絮体的吸附量低于连续电絮凝过程,从而使连续电絮凝的处理效率优于间歇过程;而在停留时间较长时,连续电絮凝过程的返混较强,导致了连续过程的处理效率低于间歇过程。此外,针对连续电絮凝过程,考察了停留时间、电流密度和初始pH值对EBT溶液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连续电絮凝处理后,染料溶液的脱色率高于COD的去除率;同时当溶液初始pH值为6时,EBT溶液的脱色率和COD的去除率最高。
推荐文章
电絮凝法处理铬黑T染料废水的研究
电絮凝法
铬黑T染料废水
脱色
影响因素
电絮凝-催化氧化法去除染料工业废水COD的研究
电絮凝
催化氧化
染料工业废水
固态铬黑T指示剂应用条件的研究
铬黑T(EBT)
稳定性
配位滴定
应用条件
电絮凝-气浮法对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实验研究
电絮凝-气浮
染料废水
脱色
单位能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絮凝过程去除水中染料铬黑T的研究
来源期刊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电絮凝 铬黑T COD去除率 脱色率 染料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与化学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2-626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46|X703
字数 35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4807.2016.06.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生岭 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40 209 7.0 12.0
2 陆君 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15 72 4.0 8.0
3 周乔 4 16 3.0 4.0
4 汤青 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1 4 1.0 1.0
5 付博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絮凝
铬黑T
COD去除率
脱色率
染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4807
32-1765/N
大16开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9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559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