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 AMI 患者5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住院期间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方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在院病死率等。结果本研究中心力衰竭组有191例患者,非心力衰竭组有319例。心力衰竭组的诊疗手段中比非心力衰竭组较少应用冠状动脉造影(56.54%:73.35%)和再灌注方法(43.46%:63.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且服用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F/AHA)的推荐药物明显少于非心力衰竭组;心力衰竭组在院病死率(15.18%)明显高于非心力衰竭组(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首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住院天数、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冠状动脉造影等均是影响 AMI 患者病死率的相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发心力衰竭和年龄是 AMI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并发心源性休克是 AMI 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 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短期预后不良的情况,迅速准确的诊断、及时全面的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短期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