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国内某大型钢铁厂高炉加湿富氧增加高炉煤气中H2含量,从而减少CO2排放的生产,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程序还原炉研究了不同H2含量和不同还原气(CO+H2)比例对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行为的影响,并采用SEM电镜对还原过程中烧结矿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定义了烧结矿的裂纹密度以表征烧结矿的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500℃下,随着H2含量由0增加到12%,烧结矿还原度呈现下降的趋势,烧结矿还原粉化指数RDI+3.15有所升高,从58%增加到62.5%,烧结矿的裂纹密度急剧减小,由105m/m2减少到23m/m2;随着还原气比例(CO +H2)由20%增加到40%,烧结矿的还原度急剧增加,烧结矿的R+3.15由58.5%减少到54%,烧结矿的裂纹密度急剧增加,从102 m/m2增加到170m/m2.
推荐文章
高还原势气氛下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试验研究
氧气高炉
烧结矿
低温还原粉化
CO2/N2气氛下煤粉热解气化特性研究及动力学分析
热解气化
CO2/N2气氛
热重实验
动力学分析
O2/CO2气氛下燃煤过程中NOx排放特性实验研究
O2/CO2气氛
煤粉燃烧
NOx排放
O2/CO2气氛下CO2和H2O气化反应对煤及煤焦燃烧特性的影响
富氧燃烧
CO2气化
H2O气化
燃烧特性
表观活化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烧结矿在CO-H2-CO2-N2气氛下还原粉化行为研究
来源期刊 烧结球团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烧结矿 低温还原粉化 裂纹密度 富氢还原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烧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68
页数 分类号 TF046.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403/j.sjqt.2016.06.06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野 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河北省现代冶金技术重点实验室 11 13 2.0 3.0
2 吕庆 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河北省现代冶金技术重点实验室 82 124 5.0 8.0
3 刘小杰 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河北省现代冶金技术重点实验室 42 52 4.0 6.0
4 孙艳芹 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河北省现代冶金技术重点实验室 12 16 3.0 3.0
5 陈树军 21 3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烧结矿
低温还原粉化
裂纹密度
富氢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烧结球团
双月刊
1000-8764
43-1133/TF
大16开
长沙市劳动中路3号
42-23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9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9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