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三维地震资料详细分析解释的基础上,利用水平相干切片和不同方向地震测线对辽中南洼压扭构造带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进一步结合地层发育及应力场特征对压扭构造带的成因演化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辽中南洼压扭构造带的形成演化受控于NNE向展布的辽中1号和中央走滑断裂,两条断裂主要表现为伸展—走滑性质,平面上表现为弯曲的“S”形,且构成左阶排列。辽中南洼的古近纪早期的伸展沉降与后期走滑断裂派生的挤压应力是压扭构造带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古近纪孔店—沙三期辽中南洼伸展沉降,沙三末期的构造变革使得压扭构造带开始形成,古近纪晚期(Ed)辽中1号和中央走滑断裂表现为强烈的右旋走滑,两条断裂的左阶排列以及中央走滑断裂的“S”形弯曲在压扭构造带派生出构造挤压应力。此后,古近纪末期东营运动以及新近纪末期渤海运动的构造挤压对其进行了改造,压扭构造带下凹上凸,古近系东营组和新近系地层弯曲上拱。压扭构造带成藏条件优越,作为主要封堵断层的中央走滑断裂“S”形外凸增压部位断裂带紧闭、封堵能力强,有利于形成大中型油气藏。
推荐文章
渤海海域庙西中南洼勘探潜力分析
庙西中南洼
边缘凹陷
构造演化
原型盆地
勘探潜力
渤海海域前古近系深层潜山类型及其成因
渤海湾盆地
渤海海域
深层潜山
构造解析
构造层
断裂分布
成因分类
油气勘探
辽东湾坳陷辽中南洼构造发育演化特征与成因机制
构造特征
断裂体系
新生代
辽中南洼
辽东湾
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与潜山形成机制
渤海湾盆地
渤海海域西南部
中生代
潜山
燕山期
印支期
断裂
形成期次
构造演化
潜山类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渤海海域辽中南洼压扭构造带成因演化及其控藏作用
来源期刊 高校地质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压扭构造带 走滑断裂 派生应力 油气成藏 辽中南洼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构造与能源地质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2-511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618.13
字数 76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52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99 2817 26.0 42.0
2 吴智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31 453 13.0 20.0
3 刘超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88 307 10.0 14.0
4 张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14 68 5.0 8.0
5 陈兴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3 29 3.0 3.0
6 李春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3 29 3.0 3.0
7 任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3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88)
共引文献  (919)
参考文献  (4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98)
二级引证文献  (7)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5(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7(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8(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1(6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8)
2002(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3(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4(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05(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6(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7(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8(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09(3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0(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2(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3(1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压扭构造带
走滑断裂
派生应力
油气成藏
辽中南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地质学报
双月刊
1006-7493
32-1440/P
大16开
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5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92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