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顶部油层剩余油难以动用,而聚驱后的主导技术尚无明确方法。在原油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油藏顶部注气、底部三元复合驱的思路。针对大庆聚合物驱后区块,进行了不同驱替方式的预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注气稳定重力复合驱效果最好,提高采收率幅度达到了13.53%。对比不同驱替方式的顶部油层剩余油饱和度,注气稳定重力复合驱能够将顶部低渗透油层有效动用,剩余油大幅减少。分析不同时间点的纵向剩余油饱和度分布,顶部注气后利用纵向压差驱替剩余油向下运移,底部实施三元复合驱利用平面压差驱替剩余油,实现了立体驱替。注气稳定重力复合驱技术为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推荐文章
污水聚合物驱地面配注工艺技术
污水聚合物驱
处理
配注
原油黏度对聚合物驱油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
原油黏度
变异系数
聚合物驱
采收率
聚合物驱配注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聚合物
配注系统
危险有害因素
物料
工艺设备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配注工艺
二元复合驱
配注工艺
存储
输送
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合物驱后注气稳定重力复合驱数值模拟
来源期刊 石油钻采工艺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注气稳定重力复合驱 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开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4-49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357
字数 22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639/j.odpt.2016.04.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强 191 735 11.0 19.0
3 高明 43 173 6.0 12.0
5 马德胜 17 328 8.0 17.0
9 刘皖露 7 49 2.0 7.0
13 刘朝霞 15 137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8)
共引文献  (197)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合物驱后
注气稳定重力复合驱
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钻采工艺
双月刊
1000-7393
13-1072/TE
大16开
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8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60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