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相交叉的视角出发,阐述当前中医"治未病"的临床瓶颈及其解决方案.认为通过对比区分中医"治未病"与"治已病"的功能效用,引入基于流行病学的现代健康管理疾病风险评估过程,有利于寻求进一步强化扩展中医"治未病"的临床应用途径;通过疾病风险评估与中医体质辨识系统相结合的中医"治未病"体病相关的纵横结合创新模式,可以深入揭示其中的前瞻性的临床本质,而这正是当前提升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之一.作为解决上述瓶颈的交叉学科解决方案,大数据机器学习经络电生理疾病风险评估系统与中医体质辨识系统相结合所构建实施的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将进一步为实现"互联网+"的中医"治未病"系统奠定基础.
推荐文章
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在中医院的临床应用
张仲景
治未病思想
中医学
临床应用
中医膏方治未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膏方
未病
理论渊源
分证分型
临床跟踪
从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PCI术后再狭窄
经皮冠脉介入术
再狭窄
中医
“治未病”思想
中医心理卫生思想中的治未病观
中医
心理卫生
治未病
四气调神
涵德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试析当前中医"治未病"的临床瓶颈及其解决方案
来源期刊 上海中医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治未病 疾病风险评估 体病相关 经络电生理 健康风险评估问卷 机器学习 大数据挖掘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杏林漫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0,14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05/j.1007-1334.2016.0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邸丹 3 10 2.0 3.0
2 赵红 1 0 0.0 0.0
3 陈先开 1 0 0.0 0.0
4 郑盛志 1 0 0.0 0.0
5 王桂玉 1 0 0.0 0.0
6 朱巍 1 0 0.0 0.0
7 贾新红 1 0 0.0 0.0
8 王旭光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249)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治未病
疾病风险评估
体病相关
经络电生理
健康风险评估问卷
机器学习
大数据挖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中医药杂志
月刊
1007-1334
31-1276/R
大16开
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 114信箱
4-13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65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