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医内科学》中绝大部分中医内科疾病按照五脏体系进行分类论述,而肢体经络和气血津液病证则分别按照病变部位和病因病机独立成篇单独论述.中医内科疾病所选代表方剂都是以古代经方为主,方中多数药物归经均在五脏范围之内,将疾病脏腑定位与药物归经结合起来,临床上一旦确定了疾病的脏腑定位,则该疾病治疗药物原则上都在相应脏腑归经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可以增强临床用药的靶向性.气血津液疾病根源在于脏腑的功能失调,应该也归属于五脏分类中,更利于疾病定位归经用药.
推荐文章
“脾为五脏之使”的中医理论分析
中医理论
五脏之使
脾胃
五脏调节模型的意义与不足
五脏
五行
功能调节
自组织系统
从形气神论中医五脏
形气神
五脏形
五脏气
五脏神
尉中民“治脾以安五脏”思想临床应用
名医经验
尉中民
治脾以安五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医内科疾病五脏分类的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世界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医内科病证 五脏分类法 临床意义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思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84-218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23.1
字数 49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7202.2016.10.06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管竞环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老中医药专家管竞环工作室 20 205 8.0 14.0
2 马威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老中医药专家管竞环工作室 34 313 10.0 16.0
3 潘静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老中医药专家管竞环工作室 8 36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6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医内科病证
五脏分类法
临床意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中医药
半月刊
1673-7202
11-5529/R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80-596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31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83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