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口腔白斑(OLK)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特征性表型。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10例正常黏膜、10例单纯增生白斑和20例异常增生白斑中树突状细胞特异性标记 CD1 a、CD209、CD123、CD83的表达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样本中 CD1 a、CD209均有表达。固有层内 CD1 a 阳性郎格汉斯细胞(LCs)数量随病变程度逐渐升高,且异常增生白斑组高于单纯增生白斑组及正常黏膜组(P <0.01)。异常增生白斑及单纯增生白斑中 CD209阳性 DCs 被大量召集,其数量显著高于正常黏膜。正常黏膜中未见 CD123及 CD83表达,但在单纯增生及异常增生白斑中 CD123阳性和 CD83阳性细胞数逐渐升高(P <0.01)。结论:朗格汉斯细胞、间质 DC 及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在 OLK 间质的表达水平增加逐渐成熟与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密切相关,在 OLK 发展过程中均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口腔鳞癌中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组化分析
树突状细胞
口腔癌
免疫组化
树突状细胞在睾丸原发性淋巴瘤组织中的免疫表型分析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
树突状细胞
耐受性DCs
免疫环境失稳态
免疫豁免
肾肿瘤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状态变化
树突状细胞
肾肿瘤
免疫状态
黄芪多糖对树突状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黄芪多糖
树突状细胞
免疫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口腔白斑组织中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免疫组化分析
来源期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口腔白斑(OLK) 朗格汉斯细胞 DC-SIGN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1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81.5
字数 31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3733.2016.01.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宏宇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72 187 7.0 10.0
2 金龙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29 341 13.0 18.0
3 王宇帆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10 10 1.0 3.0
4 谢舒乐 汕头大学医学院 3 4 1.0 2.0
5 黄敬东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3 0 0.0 0.0
6 张珊珊 汕头大学医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树突状细胞
口腔白斑(OLK)
朗格汉斯细胞
DC-SIGN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双月刊
1001-3733
61-1062/R
大16开
西安市长乐西路145号
52-90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01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3967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