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再冷凝器的控制操作繁多且相互关联,容易造成操作不当,同时由于设备性能下降等原因,再冷凝器运行经常进入非设计工况,影响接收站正常生产。利用动态模拟方法可有效还原事故经过,探寻预防措施。在已有LNG接收站再冷凝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完善了再冷凝器的冷凝量计算模块,更加全面地模拟再冷凝器在各种工况下的运行情况,仿真结果得到了现场数据的验证。进一步动态模拟探究了再冷凝器长时间高液位运行时,采用高压补气降低液位措施的风险,以及提出在截断高压NG管线恢复正常运行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考虑重设气液配比系数的操作改进建议。
推荐文章
LNG接收站BOG再冷凝系统操作参数优化
LNG接收站
BOG蒸发气
再冷凝工艺
压缩机
罐内低压泵
操作参数
功耗
优化
LNG接收站流程模拟计算
液化天然气
接收站
工艺流程
模拟
计算
LNG接收站BOG处理工艺优化——以青岛LNG接收站为例
LNG
接收站
BOG
直接压缩
再冷凝液化
间接热交换再液化
蓄冷式再液化
优化
混合运行
节能
LNG接收站BOG处理工艺优化——以青岛LNG接收站为例
LNG
接收站
BOG
直接压缩
再冷凝液化
间接热交换再液化
蓄冷式再液化
优化
混合运行
节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LNG接收站再冷凝器非设计工况运行动态模拟分析
来源期刊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再冷凝器 低温过程 动态模拟 操作优化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天然气及其凝液的利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7
页数 7页 分类号 TE965
字数 41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3426.2016.0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开华 中山大学工学院 139 931 17.0 20.0
2 李宁 中山大学工学院 28 85 4.0 8.0
3 邓励强 中山大学工学院 2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5)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再冷凝器
低温过程
动态模拟
操作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双月刊
1007-3426
51-1210/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华阳天研路218号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28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