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优化微阵列火焰燃烧加热系统,在相同的燃料负荷和喷管物理条件下,构建了甲烷预混和微火焰阵列燃烧模型,并研究了不同喷管中心间距对温度场和燃尽率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若干微小喷管火烙优化组成的阵列可形成温度均匀的加热场;随着喷管中心阍距减小,火焰间相互影响程度增加,均温加热场的温度提高;喷管中心间距继续减小,微喷管阵列火焰开始聚并、向大火焰转变,燃烧反应区间变长、均温场处的燃尽率下降,微喷管火焰丧失微火焰特性;因此确定微火焰阵列加热场喷管中心间距这一重要参数时,需综合考虑温度均匀性、热负荷、燃尽率和污染物等因素.
推荐文章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补燃室火焰温度场测量
比色测温法
补燃室
CCD
温度场
火焰辐射温度场测量系统黑体炉标定
温度场
辐射能
黑体炉
可抛式延伸喷管的瞬态温度场和热应力分析计算
火箭发动机
延伸喷管
瞬态温度场
瞬态热应力
有限元法
基于CCD图像传感器的火焰温度场测量的研究
比色测温
图像处理
温度场
等温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喷管间距甲烷微火焰阵列温度场和燃尽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热科学与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火焰 阵列火焰 温度均匀性 燃尽率 甲烷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7-47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K1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738/j.issn.1671-8097.2016.06.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黛青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48 1562 23.0 30.0
2 汪小憨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48 305 10.0 15.0
3 蒋利桥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42 281 8.0 14.0
4 曾小军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4 57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火焰
阵列火焰
温度均匀性
燃尽率
甲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1671-8097
21-1472/T
大16开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8-262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9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84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