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活性分子氧化脱硝技术进行脱硝处理,实现了NOx迭标排放的目标,同时对氧气浓度、冷却水温度以及锅炉负荷变化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吸附压力和脱附压力分别在29 ~ 30 kPa和-49~-50 kPa时,氧气浓度达到最佳值93%以上,冷却水温度不宜超过37℃,同时提出了采用梯段定量控制方式以满足锅炉负荷变化时NOx始终处于达标排放.
推荐文章
SCR脱硝技术影响因素的探讨
SCR脱硝技术
工艺流程
大气污染
氮氧化物
改性活性焦低温脱硝实验研究
活性焦
改性
脱硝
浸渍法
脱硫脱硝活性焦在尾气处理中的应用
脱硫脱硝
活性焦
吸附
尾气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SCR脱硝技术介绍与分析
NOx
脱氮
锅炉
SCR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活性分子脱硝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能源工程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活性分子 氧化法 NOx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能源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4,73
页数 4页 分类号 TK229.6|X51
字数 275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俊虎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510 6847 39.0 54.0
2 杨雪峰 4 15 2.0 3.0
3 赵佳佳 12 38 4.0 6.0
4 张相 9 12 2.0 3.0
8 刘海滨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活性分子
氧化法
NOx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能源工程
双月刊
1004-3950
33-1113/TK
16开
杭州市文二路218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74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58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