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无机盐工业       
摘要:
研究了采用双碱法脱除铜冶炼电收尘烟灰浸出渣中砷的新工艺,通过考察浸出剂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液固比单因素条件实验,得到了最优工艺条件:NaOH用量为理论量的1.1倍、液固比(mL/g)为4∶1、浸出温度为60℃、浸出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电收尘烟灰中砷的浸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砷的浸出率达到90%以上.通过净化得到的砷酸钠纯度在95%以上.
推荐文章
超声辅助碱浸铜冶炼烟灰中铜砷分离
铜冶炼烟灰
超声波
选择性浸出
分离
动力学
界面
氧化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辅助碱浸铜冶炼烟灰中铜砷分离
铜冶炼烟灰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浸取
选择性
分离
砷和铜
氧化
铜冶炼转炉电收尘器改造实践
电收尘器
改造
铜冶炼
扩产
转炉烟气
复合浸出法从磷酸废砷渣中浸出砷的工艺研究
氢氧化钠
次氯酸钠
复合浸出
硫化砷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铜冶炼电收尘烟灰浸出渣脱砷工艺研究
来源期刊 无机盐工业 学科
关键词 铜冶炼 电收尘 浸出渣 脱砷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环境·健康·安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0
页数 3页 分类号 TQ126.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鲁兴武 西北矿冶研究院冶金新材料研究所甘肃省有色金属冶炼新工艺及伴生稀散金属高效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47 128 6.0 9.0
3 陈文波 西北矿冶研究院冶金新材料研究所甘肃省有色金属冶炼新工艺及伴生稀散金属高效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7 17 3.0 4.0
6 李俞良 西北矿冶研究院冶金新材料研究所甘肃省有色金属冶炼新工艺及伴生稀散金属高效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17 66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8)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98)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铜冶炼
电收尘
浸出渣
脱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无机盐工业
月刊
1006-4990
2-1069/TQ
大16开
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三号路85号
1960-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510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11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