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心理批评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拉康的理论,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可以重新解读爱米丽,这一福克纳笔下的著名人物.首先,故事的叙述方式非常类似于意识流,因此该故事可以看作爱米丽的同乡杰斐逊人的集体潜意识欲望的表达.其次,爱米丽与其父亲和杰斐逊人之间形成了父女关系,但这种关系却经历了一系列以死亡为转折点的角色置换和变化,最终造就了爱米丽的性格.最后,在这种父女关系中母亲的缺失是爱米丽性格和行为的心理动因,它驱动了爱米丽毕生对于女性特质的追求,并造成了她与父亲和杰斐逊人的矛盾.因此,爱米丽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受命运摆布的牺牲者,而是一个采取更积极姿态反抗命运的女性.
推荐文章
玫瑰的花与刺——剖析《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玫瑰"寓意
玫瑰
美国文化
南方淑女
清教传统
南北差异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之叙事解读
威廉·福克纳
短篇小说
叙述策略
文体特征
由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看美国作家的乡土情怀
威廉·福克纳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乡土情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的心理批评式解读
来源期刊 海外英语(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爱米丽 心理 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 死亡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中外文学文化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172
页数 2页 分类号 I106
字数 448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芳 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爱米丽
心理
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
死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外英语(上)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590
总下载数(次)
49
总被引数(次)
219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