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采用在体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成年大鼠单个初级体感皮质(S1)神经元,比较戊巴比妥钠和乌拉坦麻醉下神经元的自发膜电位活动. 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通过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或乌拉坦进行麻醉,按麻醉注射药物不同分为戊巴比妥麻醉组和乌拉坦麻醉组(每组10只),将头部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待麻醉稳定后进行在体穿孔膜片钳记录. 结果 实验在戊巴比妥钠组和乌拉坦麻醉组中各记录了27个S1神经元.结果显示:戊巴比妥麻醉组和乌拉坦麻醉组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84±4)mV比(-82±4)mV,P>0.05]、动作电位发放频率[(0.28±0.28) Hz比(0.33±0.34) Hz,P>0.05]和动作电位幅度[(58±10) mV比(63±8) mV,P>0.05]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种麻醉药物作用下,神经元的自发膜电位变化模式完全不同,戊巴比妥钠麻醉下只包括短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膜电位的累计分布呈单峰,而乌拉坦麻醉下呈现去极化(UP)和超极化(DOWN)交替出现的膜电位振荡,且膜电位的累计分布呈明显的双峰. 结论 在戊巴比妥钠和乌拉坦作用下,初级体感皮质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模式不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在体膜片钳技术比较戊巴比妥钠和乌拉坦麻醉下初级体感皮质神经元的自发膜电位特性
来源期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戊巴比妥钠 乌拉坦 体感皮质 膜电位
年,卷(期) 2016,(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08-1012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8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78.2016.1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丽丹 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 1 0 0.0 0.0
2 马丽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 1 0 0.0 0.0
3 王智如 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戊巴比妥钠
乌拉坦
体感皮质
膜电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月刊
1673-4378
32-1761/R
大16开
徐州市淮海西路99号
28-4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22
总下载数(次)
3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