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MOG)预处理对大鼠跨区穿支皮瓣成活及闭塞区域2血管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 方法 取60只成年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MOG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30只.在2组大鼠背部右侧制作三血管体穿支皮瓣,包括旋髂深动脉穿支、肋间动脉穿支、胸背动脉穿支和闭塞区域1、2.DMOG组大鼠于术前2d、2h及术后2d腹腔注射2 mL含DMOG的生理盐水(DMOG剂量为40 mg/kg),生理盐水组大鼠于相同时相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7d,行大体观察、计算皮瓣成活率;采用血管造影术观察皮瓣闭塞区域2及潜在区血管情况;HE染色观察皮瓣闭塞区域2的新生血管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该区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分别以积分吸光度值与灰度值比值表示),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检测该区域血管的血流量.每组各项指标的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t检验.结果 (1)术后7d,2组大鼠均存活,皮瓣未出现感染.DMOG组大鼠皮瓣的坏死区域大致位于胸背动脉穿支入皮点以远,痂皮呈暗黄色、质地较软;生理盐水组大鼠皮瓣的坏死区域大致位于闭塞区域2以远,痂皮呈棕黑色、质地较硬.DMOG组大鼠皮瓣成活率为(88±3)%,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的(82±3)%(t=3.38,P<0.01).(2)术后7d,DMOG组大鼠皮瓣闭塞区域2的血管结构较清晰、新生血管较多,潜在区血管结构较完整;生理盐水组大鼠皮瓣闭塞区域2的血管结构模糊不清、新生血管较少,潜在区血管结构较紊乱.(3)术后7d,DMOG组大鼠皮瓣闭塞区域2的MVD为(29.2±2.2)个/mm2,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20.3±3.6)个/mm2,t =5.10,P<0.01].(4)术后7d,DMOG组大鼠皮瓣闭塞区域2 VEGF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蛋白质印迹法表达结果分别为5 060±432、0.48±0.04,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2 811±382、0.26 ±0.06,t值分别为9.54、5.67,P值均小于0.01).(5)术后7d,DMOG组大鼠皮瓣闭塞区域2血管的血流量为(58±4)灌注单位(PU),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46 ±4) PU,t=5.20,P<0.01]. 结论 DMOG可通过促进大鼠背部跨区穿支皮瓣闭塞区域2的血管新生,改善皮瓣血供,从而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推荐文章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对心力衰竭作用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
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成酶
踝前穿支蒂跨区供血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足踝部
踝前穿支血管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2,7-二溴-4-(N,N-二甲基丙烯酰基)芴的合成
硝化
还原
酰亚胺
合成
二甲基精氨酸与慢性肾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
生物标志物
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预处理对大鼠跨区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来源期刊 中华烧伤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闭塞血管 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
年,卷(期) 2016,(7)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热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6-401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45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7.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伟阳 浙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显微外科 3 32 3.0 3.0
2 陶先耀 浙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显微外科 1 4 1.0 1.0
3 周宗伟 浙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显微外科 1 4 1.0 1.0
4 杨良慧 浙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显微外科 1 4 1.0 1.0
5 王珑 浙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显微外科 1 4 1.0 1.0
6 丁健 浙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显微外科 1 4 1.0 1.0
7 封晓亮 浙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显微外科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2)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闭塞血管
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烧伤杂志
月刊
1009-2587
50-1120/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78-13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9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