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药荆芥以“假苏”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根据宋代以前有关假苏名称、形态、可食用的本草文献记载,可以确定假苏基原为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 L.。从宋代《本草图经》开始,假苏基原变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sfolia Briq.,并沿用至今。清代假苏基原为罗勒O. basilicum L.和荆芥S. tenuisfolia Briq.并存。认为基原为罗勒O. basilicum L.的本草书籍撰著者的家乡均是现今罗勒的栽培食用产地。可见,《神农本草经》中假苏的基原应为罗勒O. basili-cum L.,建议以中药假苏之名进行收载,而中药荆芥则即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 tenuisfolia Briq.,另行记载,故假苏与荆芥实为2味中药。
推荐文章
中药荆芥的本草考证
荆芥
名称
基原
药性
功效
食用历史
本草考证
荆芥等中药治疗犬真菌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犬真菌性皮肤病
中西药
疗效
中药基原鉴定问题的再探析
基原鉴定
中药鉴定
标本核对
野外调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药荆芥基原的沿革
来源期刊 中华医史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假苏 荆芥 基原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0-143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8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255-7053.2016.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德群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102 758 15.0 22.0
2 韩邦兴 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60 265 9.0 14.0
3 宋向文 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15 18 2.0 2.0
4 李光燕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药学系 11 2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7)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假苏
荆芥
基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史杂志
双月刊
0255-7053
11-2155/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南小街16号
2-65
194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66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8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