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创面局部注射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兔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取1只新西兰大白兔脂肪组织,分离ADSC,并进行传代培养,采用第3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将24只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DSC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在兔背部近臀部两侧各造成1个直径约5 cm深Ⅱ度烫伤创面.于伤后第2天起ADSC组兔创面皮下注射2 mL经EdU标记的ADSC悬液(浓度为5×105个/mL),对照组兔创面同前注射2 mL无血清DMEM培养液,至创面愈合.每日观察2组兔创面愈合情况,记录其愈合时间.伤后第7、14、21、28天,2组各取3只兔,测量创面面积并计算愈合率;切取创面愈合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表达.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dU标记的ADSC在伤后第28天创面愈合组织中的分布,ELISA法检测伤后第7、14、21天创面愈合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EGF表达.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 (1) ADSC组兔创面愈合时间为伤后(19.5 ±1.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3±1.5)d,t=4.50,P<0.05.伤后第7天,2组兔创面均干燥,无明显渗出物,创周红肿逐渐消退;ADSC组兔创面愈合率为(15.1±2.4)%,与对照组的(13.7±3.1)%相近(t=1.20,P>0.05).伤后第14天,ADSC组兔创面干燥、结痂明显,创面愈合率为(73.1±5.7)%;对照组兔创面有少量分泌物、少量结痂,创面愈合率为(52.9±5.1)%,明显低于ADSC组(t=8.06,P<0.01).伤后第21天,ADSC组兔创面基本愈合,创面愈合率为(95.6±3.0)%;对照组兔仍有少量创面存在,创面愈合率为(78.6±3.7)%,明显低于ADSC组(t=9.73,P<0.01).伤后第28天,2组兔创面均完全愈合,愈合率100%,ADSC组兔创面愈合皮肤组织质地及微血管反应优于对照组.(2)伤后第7天,2组兔创面愈合组织Fb增多,均有少量血管、胶原纤维增生,无明显差别.伤后第14天,ADSC组兔创面愈合组织Fb数量多于对照组,胶原纤维排列密集整齐;对照组兔创面愈合组织胶原纤维排列稀疏不规则.伤后第21天,2组兔创面愈合组织表皮层均有分化,ADSC组兔创面愈合组织胶原纤维仍较对照组密集.伤后第28天,ADSC组兔创面愈合组织新生表皮各个层次分化良好,优于对照组;2组兔创面愈合组织中均有大量粗大胶原纤维排列;ADSC组兔创面愈合组织中可见EdU标记的ADSC.(3)伤后第7天,ADSC组兔创面愈合组织VEGF及EGF表达与对照组相近(t值分别为0.70和0.91,P值均大于0.05).伤后第14、21天,ADSC组兔创面愈合组织VEGF及EGF表达明显多于对照组(t值为2.85~4.81,P值均小于0.01). 结论 ADSC移植对兔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推荐文章
人羊膜负载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对SD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
人羊膜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创伤修复
角蛋白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致瘤性研究
干细胞
骨髓细胞
细胞分化
致癌性试验
克隆细胞
琼脂
小鼠,近交BALB C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自体PRP促进皮肤慢性溃疡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细胞移植
创面愈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兔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华烧伤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烧伤 伤口愈合 间质干细胞移植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年,卷(期) 2016,(7)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热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2-407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36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7.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阎贺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 3 20 3.0 3.0
2 张亮 宝应县人民医院骨科 1 1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8)
共引文献  (54)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0)
二级引证文献  (8)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0(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烧伤
伤口愈合
间质干细胞移植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烧伤杂志
月刊
1009-2587
50-1120/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78-13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9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