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黄河源区有关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对该区黄河沿水文站以上、黄河沿水文站-吉迈水文站区间、吉迈水文站-玛曲水文站区间、玛曲水文站-唐乃亥水文站区间各区域及整个黄河源区1960-2014年期间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气温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各区年平均气温与各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均呈波动状上升态势并明显高于过去50 a全球与我国气温的升幅,且各气温系列升幅差异不大;而各区年平均气温与各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的上升态势较年际变化的更为显著,但不同区域各季气温升幅差异较大。各区气温均在1996年后出现一个跃动,跃动后各气温系列均值较跃动前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由于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黄河源区降水量的变化比较复杂,各区各季降水量的变化具有较大的差异。近50余年来,总体上整个河源区平均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不明显的增长态势。其中河源区的上半部分,即黄河沿以上、黄河沿-吉迈之间等海拔较高的区域年降水量增长比较显著,而源区的下半部分,即吉迈-玛曲、玛曲-唐乃亥之间的区域,年降水呈减少态势,并且对全区平均降水量与产流量贡献最大的吉迈-玛曲之间的区域,年降水量的减少非常显著。各区冬春季和夏季降水量普遍呈增长态势,秋季是河源区各季节中降水唯一减少的季节,其中吉迈-玛曲之间的区间秋季降水量的减少最为显著。各区域各季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较其年际变化差异更大,但近十余年来大部分区域各季降水普遍偏多。各区域降水系列亦有突变发生,但突变时间并不像气温系列那样一致;年降水量与夏季降水量的突变大都发生在2005年,秋季降水量突变大都发生在1986年,春季和冬季降水量突变的时间杂乱无序;突变前后系列均值有增有减,且幅度大小不等。
推荐文章
黄河源区气候变化特性分析
气候变化
突变性
趋势性
周期性
Mann-Kendall检验
Morlet小波分析
黄河源区
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
黄河源
生态环境
对策
黄河源区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气候变化
黄河源区
水资源
下垫面
气候变化对长江、黄河源区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
水资源
长江源区
黄河源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河源区气候变化的季节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
来源期刊 冰川冻土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气温 降水 趋势 突变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寒旱区水文与水资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1-749
页数 9页 分类号 P333.1
字数 65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22/j.issn.1000-0240.2016.008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蓝永超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59 1875 28.0 41.0
2 沈永平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111 7905 44.0 88.0
3 石明星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5 27 3.0 5.0
4 喇承芳 8 56 4.0 7.0
5 朱云通 6 93 4.0 6.0
6 刘根生 2 1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9)
共引文献  (878)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35)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4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5(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3(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河源区
气温
降水
趋势
突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冰川冻土
双月刊
1000-0240
62-1072/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川冻土》编辑部
54-2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28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769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