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许多研究者发现煤粉在O2/CO2气氛下相较O2/N2会出现明显的着火延迟,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CO2较高的比热容引起的。通过定义不同的人工物质 X,Y,W 详细计算分析了 CO2的化学属性、比热容以及辐射特性在均相着火及非均相着火机理下对于着火延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均相着火中,CO2的化学属性和较高比热容对于煤粉着火延迟起重要作用,其中化学属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大量 CO2的存在导致了反应(R99)(OH+CO=CO2+H)在CO2气氛下出现逆转,在 X 气氛下为放热反应,而在 CO2气氛下为吸热反应。同时,大量的 CO2会促进反应(R120)(CO2+OH=HO2+CO)及反应(R152)(CH2(s)+CO2=CH2+CO2)等反应加快,进而使得化学反应吸热增多。在非均相着火中,CO2的较高比热容以及辐射特性对于着火延迟起决定性作用,CO2的化学属性对于着火延迟几乎没有影响。
推荐文章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2富集特性
流化床
富氧燃烧
多相反应
流态化反应
二氧化碳捕集
富氧条件下煤粉气流的着火性能变化
富氧
着火机理
着火特性
着火方式
O2/CO2气氛超细煤粉与常规粒径煤粉混合燃烧特性
超细煤粉
燃烧特性
混合燃烧
NOx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O2的物理化学属性对于煤粉富氧燃烧着火的影响
来源期刊 燃烧科学与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O2/CO2 数值计算 着火延迟 CO2的物理化学属性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8-562
页数 5页 分类号 TK123
字数 35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15/rskxjs.R2016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楚光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399 6536 37.0 58.0
2 吴迪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23 71 5.0 8.0
3 邹春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26 170 8.0 12.0
4 蔡磊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6 67 5.0 6.0
5 郑军妹 6 16 2.0 4.0
6 陈武忠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3 5 1.0 2.0
7 李鹏举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O2/CO2
数值计算
着火延迟
CO2的物理化学属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燃烧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1006-8740
12-1240/TK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天津大学校内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80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16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