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水驱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仍具有一定挖潜潜力,微观剩余油流动特征及运移规律的研究对于特高含水期水驱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微观玻璃刻蚀模型实验和计算机图像识别处理技术对微观剩余油流动形态进行分类,分析微观剩余油流动形态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考虑油-水-孔喉接触关系,可将剩余油流动形态分为簇状流、多孔流、柱状流、膜状流和滴状流5类,其中簇状流分布比例最多,是引起相渗曲线下弯的主要因素,并且随着含水饱和度的上升,簇状流逐渐转化为多孔流、柱状流、膜状流和滴状流;同时从微观上解释了特高含水期油水微观流动规律及相渗曲线非线性的原因,为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和采收率提供指导.
推荐文章
老区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高含水
剩余油分布
相对渗透率
流度系数
有效厚度
特高含水期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
非线性渗流
Laplace变换
Forchheimer方程
Stehfest算法
特高含水期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方法
特高含水
水驱
开发效果
非均质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剩余油
流动单元
剩余油饱和度
沉积微相
微构造
提高采收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微观剩余油渗流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 断块油气田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水驱油藏 特高含水 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 渗流特征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2-594,598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12
字数 27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56/dkyqt201605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春磊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2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59)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85)
二级引证文献  (63)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8)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2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20(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驱油藏
特高含水
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
渗流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断块油气田
双月刊
1005-8907
41-1219/TE
大16开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路157号
36-351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0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99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