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解决南图尔盖盆地Konys油田井间连通性测试成本高、研究周期长等问题,以油水井的产液量、注水量等生产数据为基础,根据系统分析理论,建立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的系统分析反演模型,利用研究区块的示踪剂测试数据对反演模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块油水井M-Ⅱ油层之间主要存在单向连通、各向均匀连通、单线连通和单井突进连通等4种类型,连通性主要受构型因素和储层物性等地质因素控制,压裂酸化等储层改造措施只影响局部的井间连通性.
推荐文章
应用脉冲试井分析注聚油藏井间连通性
注聚油藏
井间连通性
井底压力曲线
注采井井间连通性的定量研究
动态数据
采收率
连通性
数值模拟
模型
油气藏井间连通性研究方法
油藏
气藏
连通性
研究方法
准噶尔盆地六中东区克下组油藏井间连通性动态反演及地质控制因素
井间连通性
多元线性回归
连通样式
单井突进
单向连通
准噶尔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及地质控制因素研究——以南图尔盖盆地Konys油田为例
来源期刊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井间连通性 系统分析模型 反演 连通类型 地质控制因素 南图尔盖盆地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96
页数 8页 分类号 TE331
字数 558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4107.2016.03.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卢立泽 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成都研究中心 2 7 2.0 2.0
2 王贺华 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成都研究中心 3 4 1.0 2.0
3 付辉 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成都研究中心 1 3 1.0 1.0
4 符奇 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成都研究中心 1 3 1.0 1.0
5 杜新龙 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成都研究中心 1 3 1.0 1.0
6 韩绪军 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成都研究中心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118)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3)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井间连通性
系统分析模型
反演
连通类型
地质控制因素
南图尔盖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5-4107
23-1582/TE
大16开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路199号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编辑部
14-90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38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