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土壤动物是调控凋落物分解的重要生物因素.为了探究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土壤动物对两个优势物种岷江冷杉和高山杜鹃凋落物分解的贡献,在3个海拔梯度(针叶林-林线-高山草甸)采用凋落物分解袋试验,通过不同孔径的网袋(0.04 mm,基本排除土壤动物;3mm,允许土壤动物通过),研究了分解554 d(2013年5月-2014年11月)土壤动物对凋落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林线交错带上,岷江冷杉的分解速率(k)为0.209 ~0.243,高山杜鹃的后为0.173~0.189,岷江冷杉的后大于高山杜鹃.土壤动物的参与显著加速了两种凋落叶分解,同时土壤动物对两种凋落物分解的作用和贡献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自针叶林、高山林线至高山草甸,土壤动物对岷江冷杉分解的质量损失率为15.2%、13.2%、9.8%,对高山杜鹃分解的质量损失率为20.1%、17.5%、12.4%;土壤动物对岷江冷杉分解的平均日贡献率为0.17%、0.13%、0.12%,对高山杜鹃分解的平均日贡献率为0.26%、0.25%、0.23%,土壤动物对高山杜鹃的分解影响相对较大.海拔、凋落物自身性质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动物作用下凋落物的质量损失率和贡献率均表现出显著影响.土壤动物的作用于岷江冷杉和高山杜鹃分解的平均日贡献率在当年生长季(0.25%和0.44%)和次年生长季(0.10%和0.19%)均高于雪被期(0.07%和0.12%).回归分析表明,环境因子(日平均气温、冻融循环次数以及雪被厚度)可以解释土壤动物作用于岷江冷杉和高山杜鹃质量损失率的42.7%和50.9%,贡献率的43.2%和55.6%,这对了解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分解中的作用和深入认识高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杜鹃的凋落物分解
凋落物分解
林线交错带
高山杜鹃
气候变暖
雪被
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凋落叶分解初期转化酶特征
转化酶
林线交错带
凋落物质量
含水量
凋落物分解
土壤动物对川西高山/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的贡献
土壤动物
高山/亚高山森林
凋落物
质量损失率
植物群落类型和围栏封育对高山林线岷江冷杉幼苗成活的影响
围栏封育
群落类型
岷江冷杉
高山林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土壤动物对岷江冷杉和高山杜鹃凋落物分解的贡献
来源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高山林线交错带 质量损失率 土壤动物贡献率
年,卷(期) 2016,(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89-3697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87/j.1001-9332.201611.02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3)
共引文献  (220)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41)
二级引证文献  (35)
194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凋落物分解
高山林线交错带
质量损失率
土壤动物贡献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生态学报
月刊
1001-9332
21-1253/Q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9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4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43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