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高温预热氧化剂或提高射流速度的方式,可将氧煤燃烧和MILD燃烧相结合,氧煤燃烧可以得到较高CO2浓度的烟气,约90%,便于实现燃煤过程的CO2捕集和封存(CCS),而MILD燃烧模式下的氧浓度整体水平较低,从而降低了煤的化学反应速率.利用煤粉的反应动力学参数,建立了氧煤燃烧炉膛的辐射传热模型,同时对不同氧浓度下煤粉燃尽时间和炉膛温度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煤炭颗粒的燃尽时间随着氧浓度和燃烧温度的降低而延长,且在低氧浓度下(<10%),氧浓度的变化对燃尽时间的影响程度增大,而燃烧温度的变化对燃尽率的影响不大.煤样固定碳含量高,则炉膛介质温度整体提高,随着氧浓度的降低,燃烧峰值降低且位置稍有延后,且温度分布趋于均匀化.
推荐文章
炉膛容积对氧煤燃烧方式的影响
MILD燃烧
氧煤燃烧
一维假想面模型
温度波动系数
炉膛容积
层燃煤有限半气化燃烧炉膛温度场的研究
有限半气化燃烧
区域法
炉膛壁面温度场
生物质燃烧机炉膛结构优化设计
生物质
燃烧机
炉膛
燃料
氧分级对准东煤富氧燃烧NO_x生成与积灰特性的影响
富氧燃烧
氧分级
高碱煤
NO_x生成
积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氧煤在炉膛内的燃烧方式分析
来源期刊 锅炉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MILD燃烧 氧煤燃烧 一维假想面模型 炉膛辐射换热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燃料与燃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7,6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K229.6
字数 373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安恩科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57 500 13.0 21.0
2 刘泽庆 7 7 1.0 2.0
3 刘若晨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9 20 3.0 4.0
4 吴鹍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MILD燃烧
氧煤燃烧
一维假想面模型
炉膛辐射换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锅炉技术
双月刊
1672-4763
31-1508/TK
16开
上海市闵行区华宁路250号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9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4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