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经全氟异丁烯(PFIB)染毒后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改进的组织块种植法分离培养大鼠PMVEC,细胞经鉴定后分为正常对照组和5个PFIB染毒组(n=3)。正常对照组为静息状态细胞;染毒组行PFIB暴露(浓度200 mg·m-3,持续5 min)染毒后0.5,1,2,4和8 h分别收集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ELISA检测TNF-α,IL-1β,ICAM-1,MMP-2和MMP-9含量,明胶酶谱法分析MMP-2和MMP-9酶活性。结果①依据细胞生长的形态特征、特异性抗原的表达和植物凝集素结合实验鉴定,采用肺组织块原代培养法获得的细胞均符合PMVEC的特征。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MVEC经PFIB染毒后2 h细胞裂解液中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4和8 h明显回落。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变化趋势与细胞裂解液中TNF-α变化趋势类似,仅发生时间稍滞后。③PFIB染毒后PMVEC激活并合成IL-1β的时间稍滞后于TNF-α,但达峰与持续时间与TNF-α相似。④PFIB染毒后PMVEC培养上清液中ICAM-1含量持续保持于较低水平。⑤PFIB染毒组细胞裂解液中未检测到MMP-2活性,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MMP-2含量与活性。PFIB染毒组的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均未检测到MMP-9表达与活性。结论 PFIB染毒刺激存活的PMVEC合成并释放大量TNF-α,IL-1β,MMP-2和结合型ICAM-1。
推荐文章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
肺微血管
内皮细胞
培养
新生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
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乳鼠
虎杖苷对低氧所致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虎杖苷
低氧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α细辛醚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糖蛋白表达与功能的影响
α细辛醚
P糖蛋白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耐药性癫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全氟异丁烯染毒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全氟异丁烯 细胞因子 黏附分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年,卷(期) 2016,(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5-960
页数 6页 分类号 R994.3|R996
字数 36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67/j.issn.1000-3002.2016.09.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全氟异丁烯
细胞因子
黏附分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月刊
1000-3002
11-1155/R
大16开
北京太平路27号
82-14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01
总下载数(次)
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