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临床采用艾灸头部穴位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艾灸头部穴位法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15 d的治疗,与治疗前比较,2组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升高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灸头部穴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推荐文章
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研究进展
后循环缺血
眩晕
针灸
综述
通脱法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60例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通脱法针刺
疗效
天麻醒脑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55例
眩晕/中医药疗法
平肝熄风药/治疗应用
@天麻醒脑胶囊
天麻素单穴注射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天麻素
穴位注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艾灸头部穴位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来源期刊 中西医结合研究 学科
关键词 艾灸头部穴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临床疗效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184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3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4616.2016.04.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伍应芳 武汉市中医医院脑病一科 4 6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123)
二级引证文献  (27)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3)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艾灸头部穴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临床疗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西医结合研究
双月刊
1674-4616
42-1789/R
16开
武汉市航空路13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38-155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2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5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