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医大师李士懋对于阴阳脉诊的认识,并通过临床医案反映其在阴阳脉诊思想方法指导下运用经方的部分临床思路。李老师提出,临床上应当把脉的变动看成一个整体,而不应该只是孤立地、静态地看待不同脉位表象所对应的某脏某腑的病变,这也是对于中医整体观最好的诠释和补充。阴阳脉诊,即把脉的三部九候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以分辨诸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以及相互传变。其中有尺脉变化而后寸脉变化的;有寸脉变化而后尺脉变化的;也有阴阳脉各自变化不相因果的。李老师深研《伤寒杂病论》后,得出证的四大要素,病位、病性、病势、病程,即“四定”。而临床上亦是通过阴阳脉诊整体分析疾病的本质,从而把握“四定”,辨证论治。
推荐文章
国医大师李士懋寒痉汤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
寒痉汤
寒凝证
李士懋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李士懋新加升降散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应用
升降散
郁热
温病
李士懋
平脉辨证
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脉诊新说?
国医大师
李士懋
脉诊
新说
国医大师辨治胃癌经验采撷
国医大师
胃癌
经验
徐景藩
周仲瑛
张镜人
徐经世
刘尚义
刘嘉湘
李佃贵
张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国医大师李士懋运用阴阳脉诊思路及临床诊治经验
来源期刊 现代中医临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国医大师 李士懋 阴阳脉诊 平脉辨证 经方临床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国医大师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41.1
字数 31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16.0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阳 64 312 11.0 14.0
3 张明泉 17 138 6.0 11.0
4 谭东宇 7 20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国医大师
李士懋
阴阳脉诊
平脉辨证
经方临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中医临床
双月刊
2095-6606
10-1157/R
大16开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82-259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0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36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