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对藏象理论"以象测藏""取象比类"及"五行制化"的认识,我们提出"以象补藏"的观点,以"五行互藏"理论为指导,对中医外治疗法的五行"象"属性(金、木、水、火、土)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了五行藏象系列疗法.基于前期对四象脾土模型特点的认识,提出了"四象脾土六气调神论",针对四时六气脾胃枢机主事阶段不同体质状态人群的五行偏颇,依据"五行之人应五象疗法"的原则,选择相应方案实施治疗,达到"以象补藏"和五脏防治疾病之目的.
推荐文章
四象脾“土”模型及其在四时六气“以枢调枢”和五脏的应用
四象脾“土”
四象启
承之“土”模型
经络红外热像图
以枢调枢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泄泻之治方
泄泻
开阖枢理论
痛泻要方
三阴三阳开阖枢
参苓白术散
葛根芩连汤
四神丸
基于聚类分析探讨黄元御"土枢四象"用药规律
黄元御
土枢四象
脾阳
温里
益气
化湿
用药规律
聚类分析
运用开阖枢理论治疗验案
开阖枢
头昏
肢沉
不寐
经闭
顽固咳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四象脾土模型及以枢调枢理论探讨中医五行藏象疗法
来源期刊 江西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五行"象"属性 五行藏象系列疗法 以象补藏 四象脾土 以枢调枢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2,5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26
字数 694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胜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 64 112 8.0 9.0
2 刘园园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 27 60 6.0 7.0
3 廉永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 16 44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五行"象"属性
五行藏象系列疗法
以象补藏
四象脾土
以枢调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西中医药
月刊
0411-9584
36-1095/R
大16开
南昌市阳明路56号
44-5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48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14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