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9·11”恐怖袭击发生后,早期文学作品主要是幸存者和目睹者对灾难的叙述,反映该事件带来的创伤.随着时间的流逝,无论是美国作家,还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作家,都力图从自己的角度反思恐怖袭击爆发的原因,及其对美国文化和第三世界国家文化的冲击.美国对“9·11”文学的评论,也从最初沉溺于创伤,到后来试图抛弃美国的天真神话、更深刻地审视美国文化的过程.不少评论家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揭示美国天真神话的虚假性,以及恐怖袭击事件带来的新东方主义倾向.“9·11”文学及评论说明,美国人只有抛弃笃信的天真神话,才能对恐怖袭击有更为客观的认识.
推荐文章
美国后9·11文学的伦理阐释
后9·11文学
伦理阐释
创伤记忆
互补的神话--鲁迅与张爱玲文学与人生观之比较
鲁迅
张爱玲
互补意味
文学与人生观
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呈现及其消解
华裔文学
文化内涵
文化消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9·11”文学与评论中的美国天真神话
来源期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9·11”文学 “9·11”文学评论 美国天真神话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专栏:战争文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5
页数 分类号 I712.07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亚敏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美系 26 184 6.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9·11”文学
“9·11”文学评论
美国天真神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2-722X
41-1164/H
大16开
河南省洛阳市036信箱120号学报编辑部
36-212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3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557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