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延迟性脑缺血(DCI)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5年1至8月诊治的52例aSAH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发病6~8 d接受头部CT平扫、CT血管成像(CTA)及CT灌注成像(CTP)一站式检查.采用CTA观察颅内大血管的形态.CTP检查低灌注区域或aSAH周围及其镜像脑实质区域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计算低灌注区域或aSAH周围脑实质及其镜像脑实质区域的各参数比值,获得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根据有无发生DCI,将患者分为DCI组(12例)及非DCI组(40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低灌注区域或aSAH周围脑实质的rCBF、rCBV及rMTT相对均值的差异. 结果 CTA可以显示脑血管痉挛(CVS).CTP显示DCI组低灌注区域或aSAH周围脑实质的rCBF、rCBV及rMTT分别为0.75±0.22、0.96±0.23及1.6±0.4;非DCI组的rCBF、rCBV及rMTT分别为0.93 ±0.21、1.01 ±0.32及1.1±0.3.与非DCI组相比,DCI组rCBF降低、rMTF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CBF=-3.038,PrCBF=0.004;trMTT=4.679,PrMTT <0.01);两组间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CBF和rMTT值在aSAH后的DCI患者中分别显著降低和延长,对诊断DCI有重要参考价值.
推荐文章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缺血
危险因素
预后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脉瘤性
临床护理
迟发性脑缺血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形态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出血
预测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缺血性脑卒中22例报告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管痉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延迟性脑缺血的CT灌注成像评价
来源期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CT脑灌注成像 迟发性脑缺血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7-301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5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5921.2016.06.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杭春华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 89 555 12.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64)
二级引证文献  (4)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CT脑灌注成像
迟发性脑缺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月刊
1672-5921
11-5126/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80-155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87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