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手工缝扎方法和染料固色方法两方面探讨活性染料对真丝织物的扎染新工艺。首先进行单色扎染,将微波加热用于活性染料的固色,并通过试验发现染料利用率随着微波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 min时利用率可达90%。同时,染料利用率也随着纯碱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但从1 g/L到1.5 g/L和2 g/L,利用率增加的程度不大。织物断裂强力基本不变,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优良。证明微波加热固色的可行性、并得到最佳的固色工艺条件后,再将微波加热固色用于真丝织物的多色扎染,同时结合多种缝扎方法,可极大地丰富扎染的图案和色彩。
推荐文章
真丝织物抗皱方法探讨
真丝抗皱
化学整理
物理方法
生物整理
复合整理
染色真丝织物的柠檬酸防皱整理
染色真丝织物
柠檬酸
2D树脂
三乙醇胺添加剂
防皱整理
真丝织物天然染料蜡染工艺
真丝织物
天然染料
蜡染
织物表观得色深度
耐皂洗色牢度
耐摩擦色牢度
真丝织物活性染料低盐无碱染色工艺研究
色媒体
改性
染色
真丝织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波技术在真丝织物活性染料扎染工艺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丝绸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真丝织物 扎染工艺 活性染料 微波技术 断裂强力 色牢度
年,卷(期) 2016,(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S193.53
字数 26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16.1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秀芳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系 18 106 6.0 10.0
2 王晓 1 8 1.0 1.0
3 李庆华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60)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真丝织物
扎染工艺
活性染料
微波技术
断裂强力
色牢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丝绸
月刊
1001-7003
33-1122/TS
大16开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浙江理工大学1号楼5F
32-28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95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11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