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国黄土梁峁区历史强震频发,地震触发的滑坡等地质灾害是导致震后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1718年甘肃通渭7.5级地震在极震区附近诱发了300多处大规模滑坡,其中在甘谷县磐安镇(原永宁镇)地震使得“北山南移,覆压永宁全镇”,导致3万余人伤亡。以往的研究认为,该类地震滑坡是黄土沿古地形面的滑动,属于黄土滑坡。通过详细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对通渭地震诱发滑坡的分布特征、灾害类型和失稳模式进行了研究;以研究区最大的滑坡———尉家湾巨型地震滑坡为典型案例,结合工程地质钻探,对该滑坡的深部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该类滑坡的滑动面主要位于下伏新近纪泥岩中,且深度大,属于一类典型的黄土-泥岩复合滑坡;这一新成果和发现能够更好地解译历史文献记载当时的地震滑坡现象。同时,新的成果和认识可以为我国西北黄土梁峁区河谷两岸具有类似地质地貌条件的城镇在强震作用下的地震滑坡早期识别提供参考和启示。
推荐文章
黄土梁峁区高填方地基变形规律研究
黄土梁峁区
高填方
地基变形
数值模拟
甘肃天水强震多发区中地壳低速高导体的成因探讨
中地壳低速高导体
地下流体
历史地壳温度场
典型地貌区原状黄土孔隙细观特征研究
黄土高原地貌
细观结构
概率熵
平均形状系数
孔隙类型
甘肃黄土台塬区农业过量灌溉引起的滑坡灾害
黄土台塬
农业灌溉
滑坡灾害
甘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甘肃天水黄土梁峁区强震诱发滑坡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 工程地质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黄土梁峁区 地震 滑坡 失稳模式 力学机制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灾害与斜坡稳定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9-526
页数 8页 分类号 P642.27
字数 50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544/j.cnki.jeg.2016.04.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4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51)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土梁峁区
地震
滑坡
失稳模式
力学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地质学报
双月刊
1004-9665
11-3249/P
大16开
北京北土城西路19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2-296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5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78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