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废名的小说对'桥'的书写主要有地理景观的再现和文学景观的阐发两种方式。在废名的小说中,作为地理景观的'桥'区分着城市与乡村,同时也为两个不同空间中人的交往提供了场所。城与乡的空间差异在人际往来中得到了弥合,温暖朴素的人性光辉使得'桥'的两端不再隔膜。'桥'与人的互动也推动了地域文化的生成,'桥'演化成为了'奈何桥'这一民俗符号,它标记着此生与来生的差异,也象征着人生的终极拷问。这一文化符号的形成反过来影响了作家的创作,他赋予了'桥'以彼岸和人生选择的文学景观意义,使'桥'最终成为了废名小说中个性化的意象符号。
推荐文章
论唐人小说中的"剑"
唐人小说
兵器
礼器
道教法剑
剑侠小说
鲁迅小说中的月亮意象
鲁迅小说
月亮
意象
西方长篇小说中的建筑空间意象
西方文学
建筑叙事
小说文本
理性
论劳仑斯小说模式的创新
模式创新
象征的神秘性
语言的意象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废名小说中的“桥”:从物象到意象
来源期刊 世界文学评论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地理景观 文学景观 废名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2
页数 5页 分类号 I207.4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爽 武汉大学文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理景观
文学景观
废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文学评论
季刊
大16开
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道459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7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4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