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在入口温度为80~100℃、质量流速为0~100 kg/(m2·s)、入口压力为0.1 MPa的参数范围内,对棒束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质量流速和热流密度对流动沸腾传热系数的影响,考察不同子通道内的传热特性.根据实验工况选取了Liu-Winterton关系式、Kandlikar关系式、Gungor-Winterton关系式和Chen关系式对棒束通道内的流动沸腾传热系数进行预测,将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对4个关系式的预测结果进行统计评估.结果表明:Liu-Winterton关系式、Kandlikar关系式和Chen关系式的预测结果偏小,其中Chen关系式的预测结果误差最大,Gungor-Winterton关系式的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推荐文章
棒束通道内自然循环流动阻力特性
棒束通道
层流
过渡
流体力学
自然循环
流动阻力
热通量
海洋条件对棒束间湍流流动传热的影响
海洋条件
棒束
湍流
传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3棒束通道内低速流动沸腾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动力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棒束通道 流动沸腾 热流密度 传热特性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核电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3-497
页数 5页 分类号 TK212
字数 309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云龙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98 2173 22.0 30.0
2 张超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1 64 4.0 7.0
3 李洪伟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7 138 8.0 11.0
4 杨迪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4 23 3.0 4.0
5 侯延栋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3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棒束通道
流动沸腾
热流密度
传热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动力工程学报
月刊
1674-7607
31-2041/TK
大16开
上海市闵行剑川路1115号
4-301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04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486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