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抚河河道变迁运动频繁,主要表现于河道的位移、分流和归宿,且以下游河道变迁最为活跃、中游次之.在不同时期,抚河中游虽时有溃堤改道的自然灾害发生,但随着唐中期临川千金陂的修筑,极大地提高了抗灾的能力,下游河道则先后历经入赣江、入鄱阳湖、再同时入江入湖的三个主要阶段,且在明清以后的下游河道更是分流众多,支流错综复杂.长期以来,抚河流域特殊的地表土质,无疑是影响抚河河道变迁的重要因素,易受水力侵蚀的地表土壤,不断淤积河道,使得抚河流域灾害频发,而位于赣抚平原的下游河段,更是成为重灾区.及至明清人类活动影响的显著增强,加之其它诸多因素制约,逐渐形成了抚河下游河道分流众多和河迹湖星罗棋布的自然景观.
推荐文章
渭河中下游河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渭河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
湿地
景观格局变化
塔里木河中下游
景观指数
魏晋南北朝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种植
魏晋南北朝
黄河中下游地区
水稻种植
淮河中下游洪涝综合治理的思考与初探
洪涝灾害
综合治理
战略思考
淮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历史时期抚河中下游河道的变迁探析
来源期刊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盱江 汝水 千金陂 河道变迁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哲学·历史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81
页数 7页 分类号 TV147
字数 976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华忠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5 5 2.0 2.0
2 马英钦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盱江
汝水
千金陂
河道变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
1673-4580
36-1285/C
大16开
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49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5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