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荒漠区植被稀疏、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在全球碳循环研究中,一直被忽略。但2006年前后,若干研究显示干旱荒漠区具有潜在的碳汇功能,一直被认为是死碳的土壤无机碳开始受到关注,长期被忽视的干旱荒漠区无机碳碳循环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后续的研究显示,土壤中的溶解性无机碳并非来自土壤本身的碳酸盐,而是来自土壤空气或大气,是现代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土壤温度的变化改变了CO2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催生出一个日出夜进的“无机呼吸”过程。这个“无机呼吸”过程在广义干旱、盐碱土区普遍存在;在土壤生物过程微弱的荒漠区,可以主导地-气界面的碳交换。盐碱土改良过程中溶解性无机碳的淋洗,更可以直接形成储存于地下咸水层的无机碳汇。总之,在生命过程微弱的干旱荒漠区,无机碳过程可以主导地-气界面碳交换与碳汇的形成:尽管这里起关键作用的不是土壤碳酸盐,而是土壤中的溶解性无机碳。
推荐文章
我国东北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中国东北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有机碳
土壤无机碳
土壤无机碳研究进展
土壤无机碳
影响因素
次生碳酸盐
青海省高寒草地土壤无机碳储量空间分异特征
高寒草地
无机碳
储量
分异特征
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耦合关系研究进展
土壤有机碳
土壤无机碳
耦合关系
碳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重新被“激活”的土壤无机碳研究
来源期刊 土壤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荒漠区 CO2负通量 溶解性无机碳 “无机呼吸” 盐碱土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新视角与前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5-849
页数 5页 分类号 S153.6+1
字数 44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66/trxb20160308010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73 1360 22.0 32.0
2 王玉刚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5 445 14.0 20.0
3 唐立松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3 524 14.0 2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98)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荒漠区
CO2负通量
溶解性无机碳
“无机呼吸”
盐碱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土壤学报
双月刊
0564-3929
32-1119/P
大16开
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
2-560
194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14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39122
论文1v1指导